為什么小孩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?作為父母該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免疫力呢?
第一,孩子生病時,父母要“安心”。
不要慌亂,不要焦慮,尤其是作為父母,不要因為一點事情而互相責備怪罪,這樣反而會帶來孩子內心的不安。
面對孩子生病,一些家長雖然沒有太多醫(yī)學知識,但他們并不慌亂,會先判斷一下孩子的情況是否需要立即就醫(yī)?或是了解生病的緣故,是感染、心理情緒還是缺乏休息?這種父母的情緒很穩(wěn)定,他們就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。
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孩子生病時特別慌亂,會埋怨他人、責怪孩子,甚至責怪自己。而一旦把負面情緒擴散到事件中,就會自亂陣腳,病急亂投醫(yī)。
所以,當孩子生病時,父母先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,好好觀察、了解孩子,讓孩子感到放松并穩(wěn)定情緒,這樣才有利于孩子提升免疫力。
第二,孩子生病時,父母要“放心”。
生病就如人生經(jīng)歷的挫折一樣,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“養(yǎng)料”。尤其剛上幼兒園的孩子,接觸了新的環(huán)境和朋友,其中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,不管是客觀上的外在環(huán)境還是主觀上的心理因素。
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出現(xiàn)身心上的不適。但如果因為害怕孩子生病,而給予過度的保護,比如擔心被傳染,就不讓孩子和外界接觸;擔心著涼就穿很多,甚至過度用藥......
這樣看似在保護孩子,但從長期來看卻是有害健康的。被過度保護的孩子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沒有得到鍛煉,一旦沒有了大人的保護,就會更容易生病。
同時,不要引導孩子生病。如果孩子生病后大人變得很慌亂,給孩子買好吃的,好玩兒的,還給孩子請假等等,內心敏感的孩子就會發(fā)現(xiàn)生病能使自己更受到疼愛,孩子便會假裝生病。這是大人的不明,同時還迎合了孩子喜歡鉆空子的弱點。
因此,家長要“放心”。把孩子每一次生病當成適應和練習,在內心允許他們出現(xiàn)一定的癥狀,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狀況。
第三,孩子生病時,父母要“寬心”。
情緒和身體健康密不可分。中醫(yī)講天人合一,身心一體?!饵S帝內經(jīng)》提到: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憂傷肺、思傷脾,恐傷腎。
如果孩子有了情緒上的問題,也會容易生病。例如,孩子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,或者時常感到緊張焦慮,這些消極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,身體發(fā)展便會受阻,同樣會導致身體出現(xiàn)狀況。
父母要用同理心和傾聽去走進孩子的內心,而不是各種“要求”,這樣才能及時幫助孩子疏導消極情緒。因為一旦對大人產(chǎn)生信任,孩子肯定想第一時間去分享內心的小世界。
除此之外,營造良好的家庭環(huán)境很關鍵。孩子是“吸收性心智”,如果家庭環(huán)境很緊張、焦慮、沖突乃至敵對,就算父母會關心照顧孩子,但是敏感的孩子還是會吸收這些消極的情緒,長大后極度缺乏安全感。
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生活支柱,更是他們的精神支柱。作為家長,自己的精神和內心情緒穩(wěn)定,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滋養(yǎng)。
第四,孩子的成長,父母要“恒心”。
孩子喜歡重復的、有節(jié)奏的規(guī)律,這樣的生活可以帶來安全感,讓他們感到世界的一致性。
但如果生活步調充滿變數(shù),孩子生活在紊亂的作息中,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(fā)生什么,就會感覺到不安,同樣會影響健康。
父母要為孩子安排日復一日的、相對規(guī)律的生活節(jié)奏。當孩子晚上回家后,可以把睡前時間安排得有節(jié)奏。比如,有一個固定的順序,先吃飯再玩耍,然后洗澡,最后睡前講一個故事。
每個家庭的安排都可以不一樣,一旦確認了順序后,就不要輕易改動。如果變來變去,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,他可能會貪玩,不好好睡覺,也可能會拖拉磨蹭。
規(guī)律能夠帶來自律,而睡眠又是營造生活規(guī)律的關鍵。如果孩子總是晚睡,肝臟虛弱的孩子容易變得軟弱無力,畏難退縮。
另外,別著急讓孩子去補習,學才藝,保證良好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,不要等到孩子玩累了才睡,而是到時間就去睡。如果等孩子玩累了,他們的情緒就會亢奮、緊張不安,或者因為睡不著更容易哭鬧。
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。如果到了睡覺時間,孩子還不想睡,大人就需要準備一個固定的上床睡覺的儀式,像睡前故事、睡前按摩等等,在睡前安撫他們的情緒。
同時,家長帶頭早睡早起,有規(guī)律地鍛煉身體,面對疾病不畏難,傳遞正能量,才會成為孩子的生活支柱和精神支柱,讓他們擁有精神和心理上的強大。樹立榜樣的家長必然帶動和培養(yǎng)出榜樣的孩子。
大人能夠愛護身體,對生命有莊嚴的態(tài)度,就能給予孩子更好的護持和引領。
所以,把孩子每一次生病當作成長的契機,他們的身體會因此而更加強壯。作為父母要提前做好準備,迎接孩子的變化和挑戰(zhàn),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安全放松的環(huán)境。